公益课| 金融知识进校园,防范诈骗避风险
发布时间:2020-12-15 |点击数:2814 |
12月14日下午15:00,防范金融风险公益知识讲座在我校一楼会议室举行。本次活动由鄱阳县政府金融办、鄱阳卫校、县人民法院、县人民银行、县银监组、县公安局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,旨在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普及金融知识,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理性对待校园网络贷款,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。鄱阳卫校师生、网评员、志愿者及部分群众参加本次讲座。
本次知识讲座邀请了鄱阳县人民法院张日清法官授课。他为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:一是拒绝高利诱惑,防范非法集资;二是希望我国公民不要用高利贷法当成生意;三是从小抓起,严厉打击以高利赚取利益;四是不要把自己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(如支付宝账号、微信号、QQ号等);五是不要参与各种投资,借钱给他人,避免风险;六是给家人、同学、朋友科普知识;七是不要参与校园贷。他还提出了“三不要”: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,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及专家推荐,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。
本次知识讲座为同学们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提出合理化建议,宣传资料的发放使同学们对金融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,对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。
(文/图 胡蝶儿)
何为校园贷
校园贷,又称校园网贷,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。据调查,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,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,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。校园贷的特征
校园贷虽然有申请便利、手续简单、放款迅速等优点,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、高利率、高违约金等特点,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“连环贷”的陷阱,亟待加强监管。随着学生网贷平台的增多,仅靠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贷款额度博眼球,只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借款人掉入分期陷阱,抹黑自己的信誉,使平台盈利能力下降,造成损失。校园贷的危害
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
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,利用高校学生防范心理弱的劣势,进行小额的贷款活动,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“薄利多销”,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-30倍,肆意赚取学生的钱。0.99%月利率是营销把戏,对于没有金融常识的学生来说,很容易“上当受骗”。而且一旦逾期,那可就要任网贷平台宰割了。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
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,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,且平时就有恶习,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。因此,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,并引发赌博、酗酒等不良恶习,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、辍学。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,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
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,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、身份证复印件,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,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,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、殴打、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,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。有不法分子利用“高利贷”进行其他犯罪
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“高利贷”诈骗学生的抵押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如何防范校园贷
1.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,不攀比、不追求超出自家(父母能提供的费用)经济能力的物品,合理地利用自己的生活费,不因一点小小的诱惑而冲昏头脑。2.天上不会掉馅饼,不要听信校园贷的宣传,江湖险恶,涉世不深的同学们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,一旦入套,追悔莫及。4.有额外开销、花费要与父母、家人协商,征求父母、家人的意见,避免上当受骗,防止落入校园贷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