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名称:助产 专业代码:100200
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
全日制三年
所属专业大类(代码) | 所属专业(代码) | 对应行业(代码) | 主要职别类别 (代码) | 主要岗位类别(或技术领域) |
医药卫生大类(62) | 助产类(620202) | 卫生(84) | 助产士(100111) 护士(100202) 育婴员 妇幼保健院保健员 | 助产 临床护理 计划生育 妇幼保健管理及服务 |
(一)培养目标
助产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,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素质,掌握助产及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的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。
(二)培养规格
1、职业素养
(1)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,重视护理伦理,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,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。
(2)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,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规,依法实施护理任务。
(3)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,珍视生命,关爱护理对象,减轻痛苦,维护健康。
(4)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。
(5)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,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。
(6)具有从事助产工作的健康体质、健全人格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。
2、专业知识和技能
(1)掌握与助产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。
(2)掌握产科、妇科的评估方法,能进行观察评估、并能进行安全给药。
(3)具有助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能完成产前评估、产程观察、自然分娩接生、产后观察及新生儿处理。
(4)能完成接生、产科与妇科手术等的用物准备,并能进行手术、监护、抢救等的配合。
(5)能使用常用器械、仪器、设备,安排与管理适合孕产妇、新生儿及妇科患者的环境,保证其安全与舒适。
(6)掌握常用护理技术,能进行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日常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。
(7)具有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能按照护理工作程序,发现并解决护理问题,评价护理问题。
(8)能与孕产妇、妇科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,开展心理护理与母婴保健的健康教育;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。
(9)能应急处理和配合医师抢救危重症病人。
(一)人才培养模式内涵
为实现助产技术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,我校以市场为导向,依托行业,开展专业调研,对专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;与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,积极创新“校企合作,理实一体化”人才培养模式。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具有实习条件的医院中交替进行,形成前两年以校内实训室为教学主课堂、教学医院见习以了解岗位技能要求,最后一年在教学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阶梯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。实现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“双提升”,以尽快达到助产专业岗位要求。
同时,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融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,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。
(二)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流程
1.第一学期:注重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养。授课18周,校内课堂教学,完成公共文化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学习。
2.第二学期:教学以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。授课18周,学生重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。
3.第三学期: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,穿插临床见习,完成专业基础知识、专业基本技能学习。
4.第四学期:进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。安排学生在相关医院进行跟岗见习或实习,采用“课堂模拟实训-医院跟岗实习”的模式,让学生边学边做,教师边做边教,实现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“双提升”。
5.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:毕业实习。在教学医院完成,计划安排40周。
(1)实习时间:
第一阶段:前期准备动员阶段,第五个学期开学时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,将有关材料发放到每位毕业生。
第二阶段:进入实习阶段,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。
第三阶段:总结阶段,填写实习鉴定表、撰写实习报告。
第四阶段:毕业教育阶段,第三十九至四十周。
(2)实习方式:
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,以实习生身份参与临床助产护理工作,定期轮岗,熟练掌握助产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,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。
(3)实习要求:
①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,由实习单位考核,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情况。学生要虚心向老师请教,做到讲文明、懂礼貌、爱护公物、团结友爱。
②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若需参加考级、考证及技能鉴定等,须征得实习单位及学校教务处同意,并办理请假手续,不得擅自离岗;学生毕业实习期未满,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,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,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时,须征得学校教务处及原实习单位同意。
③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,实习单位、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,填写《学生毕业实习鉴定表》;学生毕业实习期满后向学校教务处提交该鉴定表以及实习报告。